万屯镇位于兴义东北部,东连鲁屯,南邻郑屯、顶效,西靠马岭,北接兴仁雨樟、鲁础营和普安楼下,境内有樟屯河、者么河和库容量为1280万立方米的围山湖水库,南昆铁路、省道309线和关兴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。
万屯地名源于明时军垦建置。民间有两说:一说是明代调北征南时期,朱元璋在黔地实行屯堡制度,明皇帝从安顺到黄草坝,一路建屯设堡。一天,他们行军来到“网黑”云盘山脚,但见此处山环水绕,地势险峻,于是命令大军安营扎寨。明皇帝一经打听,屯兵之处刚满一万个,于是就将它叫做“万屯”;一说是一个姓万的将军在调北征南期间跟随沐英平定黔乱,因军功在此接受封袭,以姓赐名“万屯”。
万屯境内古寨林立。其中,阿红是在古代志书中能够查找到的为数不多的民族村寨。阿红最初叫“网黑”,彝语汉译,意思是“岩山大箐”。阿红古寨坐落在峰丛环抱中,前有绿水长流的大龙潭,侧有险峻的营盘山。境内有许多古树、古道、古碑、古营、古庙、古哨。2010年,考古专家还在阿红发掘了古生活区,横竖数万米,据瓷片考古断定,当为春秋时期的生活用品,比东汉铜马车要早1000年。
阿红历史悠久,流传的故事更是生动感人。
传说阿红早年寨大人众,每天跳水人群浪洒的水,能在街口汇成溪流,人称“活龙口”。明代以后,布依族移居这里,网黑与邻近的48个布依寨个个垒营扎寨,遇警即熏烟为号,联合抗拒来犯者,古寨环周的一里间设有三道寨门,为盘查敌奸,就派身着红衣的长者守护。从此,各个布依村寨广传网黑“红人”故事,并将村名改为“阿红”。清顺治十七年,龙氏土司联合举兵反清而遭吴三桂的镇压,48寨惨遭血洗,许多兵士被剿杀在云盘山下,血流成河、尸骨成山,后来蚂蚁衔泥掩埋成塚,大家就将掩埋尸骨的地方叫“万人坟”,从清代到解放后很长一段时期,每至夏历四月初逢申日(猴场),这里的少数民族同胞都要杀牛祭祀,悼念死者。
万屯最早属普安州(盘县),实行土官统治,由彝族土司沙、龙、陇、黄分地而治,万屯长期归鲁础营龙氏土目管辖。兴义建置后属右里。1905年划拨兴义府属各州、县以及普安厅瓯脱插花地段,将属于普安厅(盘县)的撵场、倮黑、洒脚依等大小19处划归兴义县。1914年再次与邻县划拨插花地段,将原属盘县之阿红以西及以南之楼纳、顶效、马鞍山等处划入兴义县,以大路经过的阿红场坝对面之分水岭为兴义与兴仁的界限。1932年,万屯属于第七区,1941年实行新县制,一直到1991年,万屯一直属于顶效。1992年撤并建时建立万屯镇,行政区划地名至今一直没变。
|